一季度经济数据陆续发布 经济学家:利好因素叠加 中国经济发展后劲足
其中,西安隆基硅上半年实现产值45.78亿元,同比增长307.9%;商洛比亚迪1-6月生产组件800MW,完成产值20亿元,同比增长近67.4%;西安黄河光伏公司1-6月生产电池片137.3MW,组件91MW,实现产值5.1亿元;拓日新能源1-6月光伏玻璃产量557万平方米,组件产量215MW,实现产值8.8亿元
这样看来,175亿kWh确实应该仅是4~6月份的发电量;2016年上半年的总发电量约为293亿kW(175+118)。笔者认为:这是国家统计局的一个笔误,175亿kWh应仅是2季度的发电量,否则弃光率太恐怖了!为此,我特地收集了一组数据。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格如下。然而,上表中的光伏上半年电量引起了争议。表1:不同来源的风、光发电量数据(单位:亿kWh)从上表的风电数据中可以看出,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会比国家能源局的统计数据高9.8%~13.8%,即两种来源的数据会有12%左右的误差昨日,一篇文章《我们风电光伏半年弃掉一个新西兰》提到:我们根据一季度风电和光伏的弃风、弃光电量,预测整个上半年风电加光伏的弃电量在420亿度以上,相当于一个新西兰全年的用电量(2015年443亿度)。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上半年,我国光伏总发电量为175亿kWh,同比增长28.1%。
截止2015年6月,我国光伏总装机3578万kW;而截止2016年3月,我国光伏总装机5031万kW,增长了40.6%;4~6月,正值我国光伏项目的抢装期,装机量大幅增加。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格如下。7月19日,庐州讲坛第105讲暨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专家报告会上,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所长贾平让大家见识了一下未来光的魅力。
这一技术不仅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贾平说:那么以后我们便能改变城市的小环境,比如说让合肥的天气晴一点,温度低一点。贾平大胆设想,或许有一天,这种光定位技术的运用不仅仅是限于室内空间,在LED普及率极高的情况下,甚至可以用于一定的室外环境,甚至户外的各种LED显示屏都能实现定位。光伏发电或能控制城市天气太阳能发电有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那就是一天平均的日照时间只有8小时。畅销小说《三体》中,未来的科技让人目瞪口呆。
贾平介绍,LED室内定位利用荧光灯或发光二极管发射人眼不可见高速明暗闪烁信号来传输信息,定位精准度可以达到1米。户外LED显示屏或能帮你定位资料显示,GPS定位精度在10-100米,且受环境影响,需要多点定位和数据匹配才能完成,WIFI和蓝牙技术相对成熟,但由于无线信号在空气中衰减受建筑内环境影响很大,依然没有办法将定位的精度小于5米,且对室内空间楼层识别度不高,稳定性和保密性也难以保证
为什么有的企业领先而有的落后?就是你没有做,我去做出来了,至少在这个圈子就是领先的。光热领域,我就说水深了就有鱼,水越深鱼越大,这是个自然过程。第一阶段,从现在到2020年完成试验电站,打通产业链。待产业链成熟后,约在2025年后再进入第三阶段,进行规模化发展,完善产业链。
打通产业链是光热发电发展最关键的要素记者:您怎么看待我国光热发电发展的现状?李俊峰:我认为现在我国光热发电存在四大问题。其实只要有吃鸡蛋的,鸡蛋就生出来了,不用管这鸡是从哪儿来的。现在我国光热电站只有中控德令哈一个,国家怎么去测算和制定标杆电价?怎么把它作为依据去算北京、四川的光热发电上网电价,更无法测算全国光热发电的标杆电价,不是国家不想给标杆电价,是算不出来,也没办法算。光热发电的怪圈不存在记者:您怎么理解目前光热发电存在的产业在等政策,政策在等产业的怪圈?李俊峰:这就好比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说到光热发电的国际竞争力,就是我国的光热发电要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记者:您说的我国光热发电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这个国际竞争力是指什么?李俊峰:真正的竞争力从来都是我们自己有这个能力。
记者:所以,您认为光热发电发展的怪圈不存在?李俊峰:对,不存在。现在光热发电的问题想让国内的企业去解决都很难,这就回到了产业链上,我们缺少一个完整的、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我们必须打造一个,这是光热发电发展的核心。
最后,再定标杆电价,在什么地方建电站,能算得出来。浙江中控德令哈的光热电站获得了1.2元/千瓦时的电价,这不就是清楚的信号吗?也有人说能做得更便宜,那么起码得做出来,现在是没有企业去行动,还是继续在跟国家要政策,政策已经很清楚了,一事一议,做出来就给电价,不是说没做就给电价。等光热发电成熟了以后,国家肯定会给电价。从全球每年发电装机容量来看,光热发电与风电、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不是一个数量级。第二,从国外经验来看,光热发电的竞争力有限,它适用于一些特殊场合。煤电、核电、风电、光伏发电都给标杆电价,为何唯独光热发电不给呢?就是说现在还不具备给光热发电电价的条件。
第二阶段,从2020到2025年,通过示范电站来建立产业链,提高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供应能力。光伏的发电成本可以降到1元/千瓦时以下,仍有较大的下降空间,但光热发电现在是1.2元/千瓦时以上,以后下降的空间也不大,仅就发电量而言,与光伏发电相比,光热发电根本没有竞争力,但光热发电最大的长处是可以储能,因为考虑到它能够调峰。
光热产业应该根据上述步骤,争取利用10~15年时间,把前三个阶段做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光热发电产业链,这个最为关键,然后才是商业化发展。那么,政府要做什么?首先国家通过试验电站觉得这条路走得通,可以给电价加投资补贴。
问题是它能不能调峰?如果能,是否可以调峰电价?调峰就要在负荷中心建电站,像目前建在青海德令哈就没有竞争优势。然后国家可以制定一批电价,进行规模化发展。
我的想法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并完善光热发电市场,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记者:可是,业界有人说我国光热发电设备和技术很先进,却在国内苦于没机会验证,或因没经实践验证而被国外拒绝;另外,国企的确存在因没有电价导致无法测算光热电站的投资收益率,最终只能处于观望状态。首先,产业链还不完善,现在没有企业能够打通全产业链,这是最大的难题,不仅缺乏系统集成能力,也缺乏各个产业链上的零部件供应能力,甚至还缺乏光热发电系统的运行维护经验,不具备快速发展的客观条件。到了示范电站阶段,就可以给电价,因为大体上能测算电价水平了,比如做10个光热电站,槽式电站给多少,塔式的给多少,让企业自己去做、去竞争,国家可以用招标的方式来做示范工程。
在中国,既要光照好,又有水,土地又便宜,且当地电力负荷需要调峰,这样的地方太少了,若只发电不调峰的话,光热就竞争不过光伏了。第四就是资源和匹配的问题。
所以需要企业去努力,不管是光热发电的技术还是设备,都不是国家培育出来的,因为它不是国家战略性问题。现在光热的水里没有鱼,说明水不够深。
国家对光热发电一直都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就是支持光热发电,只要企业把电站做出来,国家就会核算电价。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国外光热发电的技术就已成熟,但就是竞争力有问题,一直发展缓慢,近年来虽有提速,但每年的新增规模仍停留在百万千瓦的水平上。
记者:考虑到上述困难,您对光热发电的十三五规划有什么建议?李俊峰:鉴于以往确定的指标以及实际完成的情况,我不建议再在十三五规划中制定光热发电指标,现阶段就是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做工作。有了完善和成熟的产业链,可以进入第四阶段,就是制定政策,实现商业化发展,完善体制和机制,将光热发电纳入国家整体部署,到这个阶段就能规定光热发电产业发展的具体指标了。另外,任何新事物都是从无到有,要靠大企业来做试验。李俊峰:首先,连阅历都没有,怎么能说是先进?说到底,光热电站终究要自己做出来,任何先进的技术都必须先做出来,让市场承认,全世界都如此
为了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加快建设发展改革法治机关,根据《陕西省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办法》(省政府第119号令)和中省有关文件要求,陕西省发改委对2016年4月30日前印发的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其中与光伏发电相关的政策文件如下:。
经2016年7月8日委主任办公会议研究审定,决定废止《关于贯彻落实的通知》等198件政策性文件其中与光伏发电相关的政策文件如下:。
为了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加快建设发展改革法治机关,根据《陕西省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办法》(省政府第119号令)和中省有关文件要求,陕西省发改委对2016年4月30日前印发的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经2016年7月8日委主任办公会议研究审定,决定废止《关于贯彻落实的通知》等198件政策性文件
#相关推荐
-
评论列表 (0条)